沙河地区1-4日限制出库,5日解除

而日前布查大屠殺案件,也被西方國家信誓旦旦指控是俄羅斯軍隊的蓄意作為。

當對方質疑「這是為什麼呢」,靈感可能就被激發出來了。例如,有人提出延後給顧客的交貨期限,公司利潤就會提高,但這樣的提案會被否決,因為亞馬遜絕不允許犧牲顧客來擴大利潤。

沙河地区1-4日限制出库,5日解除

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,從其他部門的角度來看,或許會點出從沒發現的問題。當大家的筆差不多都停下來時,先告一段落。要善用腦力激盪,需要一些訣竅。不過以我的親身經驗來看,就算沒有特殊才能,只要多參加幾次,任何人都可以在能力範圍內辦到。文:佐藤將之 讓腦力激盪有效率進行的訣竅 腦力激盪的基本 典型的做法是針對某個課題(例如下一季的方針),整個小組先自由發表各自的想法,並對各種問題做出回應。

一旦習慣之後,在遇到問題時,便能迅速判斷出「這是有關費用的問題」、「這是有關環境的問題」,歸納到適當的分類。Photo Credit: 三民出版提供 集結不同屬性的人參與 與會的每一個人必定都有不同的智慧。在此次的烏克蘭戰爭中,英國刻意不追隨歐盟,並不令人特別意外。

但歐盟這種方向,對英國來說是非常不利的,外交自主權被剝奪也成為英國退出歐盟的重要理由。特別是德國,近10年在梅克爾的長期穩定執政下,幾乎已成為歐盟的領導者。相較於被批評到滿頭包的德國,在戰前被普亭耍的團團轉的法國,英國堅定抗俄的態度已獲得了國際輿論的正面支持。這其實顯示出歐盟與北約在檯面下的競爭關係,在北約變的更有影響力以後,歐盟的角色很有可能會被弱化。

英國現在做的,是在搶占新冷戰時代,歐洲領導者的位置,首相強森這一陣子的言行,都在強化這一點,這次突然訪問基輔,更是奠定了這種印象。並隨著烏克蘭戰爭成為歐洲重大的安全議題,讓英國脫歐後,重新在歐洲事務上,取得一定程度的發言權。

沙河地区1-4日限制出库,5日解除

已經因烏克蘭戰事而動起來的北約,將負擔更多的防衛工作,反而有可能讓美國能抽出更多的資源與兵力,回防印太地區。當然,一直有種說法,認為英國孤懸於歐陸之外,因此長期的外交策略,是阻止歐陸出現一個強權,以免影響到英國的地位。歐盟是個涵蓋各個層面的國際政治組織,但北約是個軍事同盟,兩者的功能完全不同,原本應該各司其職。過去曾在美蘇冷戰中,擔任北大西洋重要門戶的英國,可望再度扮演重要角色。

美國之前宣誓不會出兵烏克蘭,全力防止自己陷入另一場戰爭泥沼,就說明美國將中國視為頭號威脅的態度已經很難改變。不過印太地區畢竟離英國比較遠,著力點不多,但俄羅斯所製造的這場戰爭危機,卻近在咫尺。英國此次積極協助烏克蘭,並派兵到波羅的海三國,在某種程度上,已經快速拉近英國與東歐國家的距離。這從興建兩艘新型航空母艦,並在去年派遣其中一艘前往印太地區進行戰略巡弋,就可以看出英國參與國際事務的企圖心。

有不少人擔心烏克蘭戰爭會讓美國將焦點轉移到歐洲,而影響到圍堵中國的戰略部署,就目前來看這樣的情況還沒有出現。畢竟在歐盟成立以後,主導歐盟事務的通常是德國與法國。

沙河地区1-4日限制出库,5日解除

不過在冷戰結束後的承平時代,歐盟快速取代北約的許多角色,也導致北約不受重視。英國這一陣子的表現,儼然已成為歐洲的新領袖,這應該也是英國態度積極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而過去長期保持中立狀態,避免得罪俄羅斯的北歐國家,則一方面感到威脅,因一方面想趁俄羅斯陷入烏克蘭戰爭泥沼時,加入北約,好形成既定事實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強森走訪基輔街頭 放眼未來,歐洲的情勢已出現急遽的變化,富裕承平已久的西歐國家,很習慣使用俄羅斯的便宜能源,又認為俄羅斯的威脅還很遙遠,態度消極。可以想見,如果烏克蘭的戰事走向長期化,那英國將成為重要的幕後參與者。連帶的也讓歐盟的外交政策,緊緊跟隨德國的綏靖主義。許多北約成員國拖欠會款,或是國防預算長期達不到北約的要求,這也讓主導北約的美國極為不滿,在川普主政時就曾經揚言要退出北約。而英國這麼做的背後動機與未來的可能發展,非常耐人尋味。

而由美國與英國所主導的北約組織,則在北歐國家加入後,變的更有影響力,如北約秘書長已經表示,未來很有可能會在北約的東翼常態部署兵力,以反制俄羅斯的威脅。特別是美國已經將重心放在印太地區,未來勢必更加依賴英國分攤歐洲的安全工作,這極有利於英國提升自己的地位。

現在普亭想要恢復俄羅斯帝國的往日榮光,蠻橫併吞烏克蘭,攔路的當然還是英國我們可以看到下圖的紅線,看到台灣的基本工資增加有多低。

這個好轉也與基本工資的快速增加相吻合(如下圖的藍線所示)。作者提供 的確,與其他與台灣經濟發展相似的新興經濟體的基本工資增加相比,我們可以看到,它們的工資增加遠遠超過台灣。

你會注意到波蘭和捷克的軌跡與台灣相似,但它們是如何恢復的呢?而且,台灣怎麼沒能恢復?原因是因為他們更高的工資增加,我們稍後會看到。台灣經濟之所以停滯不前,是因為它沒有恢復到1997年以前的水平。作者提供 波蘭家庭消費支出和營業利潤的增加,通常會跟隨基本工資的增加。不僅如此,在2008年危機之後,韓國經濟2010年時的增加速度更快,並超過了1997年之前的水平。

但他們的經濟如何能夠復甦,而台灣卻不能? 原因是他們更高的工資增加。2008年經濟危機之前基本工資的較高工資增加有助於擴大家庭消費支出、營業利潤和經濟的增加。

作者提供 從1998年到2022年,拉脫維亞、立陶宛、韓國和斯洛維尼亞的平均基本工資年均增加率分別為9.7%、8.3%、7.5%和6.2%,而台灣則為1.9%。作者提供 愛沙尼亞也有類似的情況。

然而,台灣的增加率僅為1.9%。在2008年危機之後,基本工資在2008年、2009年、2011年和2016年的四年中再次零增加。

因此,台灣經濟從未恢復到1997年前的經濟水平。當我們比較捷克時,基本工資的高增加對經濟的影響是最明顯的。在捷克和愛沙尼亞,他們的基本工資也分別有六年和四年沒有增加。在上面的比較中,我們看到,1997年經濟危機後,台灣的基本工資連續九年沒有增加。

在下面的圖表中,我們可以看到波蘭的基本工資、家庭消費支出、營業利潤和經濟一直在密切同步增加。然而,在捷克決定在2012年提高基本工資後,經濟成長也出現了明顯的回升。

因此,經濟成長的驅動力相互脫鉤。作者提供 台灣經濟未復甦,因為工資增加太低,不足以帶動家庭消費支出和營業利潤的增加 如上所述,波蘭和捷克的經濟成長軌跡與台灣相似,但它們的經濟已恢復到1997年以前的水平或正在恢復中。

作者提供 在波蘭,其經濟在1997年和2008年危機之後放緩,但在2017年增加回升後,正在恢復到1997年之前的水平。然而,在韓國,其基本工資繼續增加,家庭消費支出、營業利潤和經濟因此繼續同步增加。

正大玻璃报价短期持稳
缩量上涨